當前位置:陽光遊戲站 >

單機圖文攻略

> 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使命召喚7

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使命召喚7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突擊步槍篇

M4 Commando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2張

Colt Commando(柯爾特突擊隊員)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1960年代的CAR-15衝鋒槍及由其衍生出的XM177系列上,主要是用來稱呼柯爾特的超短卡賓型AR-15。發展到現在,已經變成對柯爾特超短卡賓槍型的統稱了,於是被人為地劃分為“A2前結構”(pre-A2 configuration)和“M4前結構”(pre-M4 configuration)兩大類。後者就是1980 代設計,在上個世紀未被稱為“Colt Commando”,這個世紀又改稱“M4 Commando”的733型系列。

新的“突擊隊員”型最初推出時是有733型和735型(Model 733/735,現在前綴改為RO),這兩個型號其實相當於720/723/727這一系列M16A2卡賓槍的縮短型,採11.5英寸(292mm)槍管。在733和735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733是A1式的發射機,即有保險-半自動-全自動(S-1-F)3檔,而735是A2式的發射機,為保險-半自動-3發點射(S-1-3)。早期的733型採用A1式照門,後來改用A2式照門。後來柯爾特又為這兩種型號提供了平頂機匣的新型號,分別是933型和935型。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3張

柯爾特突擊隊員的設計初衷是在一個擁有相當於衝鋒槍般緊湊體積的武器上能擁有步槍般強大的火力和射程,它的主要使用對象是特種部隊。不過,由於槍管極短,又採用了標準的A2式消焰器,因此膛口噪聲和槍口焰的問題非常嚴重,尤其在夜間射擊時容易產生眩目和聽覺受損等現象,容易導致射手疲勞,這是柯爾特突擊隊員屢遭詬病的地方。但由於其長度很短,因此許多特種部隊和特警隊還是少量採用了這種短步槍當室內近戰武器使用,例如LAPD SWAT。此外還大量出口到其他國家,例如以色列。

Colt Commando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4張

     在1980年代後期Colt Commando剛推出後不久,以色列的治安、執法機構就大量地購買,不論是普通的作戰單位還是特種部隊,幾乎配發到每一個人手上,替換當時他們在使用的M16和IMI Galil。到了1990年代後期,IMI公佈了Magal——這是Galil MAR步槍的.30口徑型。以色列警察部門一共購買並分發了4000支Magal配給非特種部隊替換Colt Commando,但Colt Commando仍然是執法機構特種部隊的標準制式武器。

     在2001年,由於一些IMI Magal出現了嚴重的操作事故,大部份被迫退出服役並由重新由Colt Commando代替,儘管Magal本來是設計來代替Colt Commando的。 在以色列的Colt Commando大多數是擁有單發/連發機構和固定提把的733型,在最近以色列開始購買平頂型的933型,其中大部分是執行保安任務的以色列安全防衞總局(SHABACH)。在以色列使用的Colt Commando有四種配置類型:

標準型——固定提把的733型,沒有配件,在一般的執法機構使用。

特種部隊型——733型,配有Trijicon ACOG Reflex瞄準鏡和一個戰術燈,是執法機構特種部隊人員的標準配備。 精確射手型——733型,配Trijicon ACOG 4×32白光瞄準鏡、哈利斯兩腳架和貼腮板。

SHABACH型——933型,配Trijicon ACOG 4×32白光瞄準鏡的和一個戰術燈,這是SHABACH人員的標準配備。所有的SHABACH型武器都在機匣和護木上纏有黃色的識別帶,以便在執行便衣任務的行動中作為迅速識別敵我的標誌。

    以色列人認為,Colt Commando是一件可靠和精確的武器,而它的短槍管使執法機構在城市地區執行治安任務中非常方便地從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展開,而較短的長度也使便衣人員容易隱藏武器。此外,執法機構的作戰距離通常只在較近距離,300米的最大有效射擊已是綽綽有餘。要特別説明的是,Colt Commando只裝備了以色列的治安、執法部門,從沒有被以色列國防軍採用,以軍所使用的同類武器其實是以軍自己改短的653型。

Enfield EM-2 / Rifle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5張

EM-2突擊步槍,雖然正式通過檢測成為英國制式步槍,但是從未使用過.

英國的EM-2(實驗模型- 2)突擊步槍的故事很有趣同時也有點可憐.英國利用二戰中的武器經驗來設計EM-2.很明顯,現在戰爭中,步兵需要重量輕,但是射程需要介於衝鋒槍和拴式步槍之間的武器.為此就需要中距離的新型步槍彈.第一個研究這種步槍彈的是德國人.他們在1942年就研究出了7.92*33毫米的Kurz槍彈.蘇聯則是第二個開發此種彈藥的國家.從1943年的試製,到1944年的有限制造,再到1949年的大規模量產.

根據研究和經驗,英國覺得需要一種武器以替換它的2款斯登衝鋒槍和SMLE 4型栓動步槍,新的武器需要有不超過1000碼的有效距離,快慢機.同時英國也需要用一種新的步槍彈來配合此種新武器.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和測試後,英國人認為.280口徑(7毫米)*43毫米的步槍彈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同時把裝藥量加到9.08克/每顆,即可在槍口產生745米/秒的速度.這樣的話,威力和有效距離不僅甩9x19mm魯格手槍子彈幾條街,同時後坐力也比德國7.92x33mmKurz槍彈和蘇聯7.62x39mm子彈要小的多,但是還是比不上.303口徑的英國步槍和7.62x51mmNATO彈.這也立即引起了比利時FN公司的重視,因為此時的他們也正在對SAFN-49做着改進工作.加拿大也對英國的.208口徑步槍彈表示興趣.

有了合適的槍彈後,英國和比利時都開始研製自己的突擊步槍了公司後來設計出了FAL,也就在此按下不表.來説説倒黴的英國人.皇家恩菲爾德輕武器廠簡稱RSAF,開始在40年代後期發展的新突擊步槍。

設計團隊由 LTC Edward Kent-Lemon 和Stefan Janson領導.新的原型槍被命名為EM-1和EM-2,即試驗模型1號和2號.它們的佈局和尺寸類似,只是在細節和操控上有所不同.不過兩者都採用了無託結構.整個擊發機構挪到槍托之中,槍身縮短卻維持一般尺寸的槍管,射擊精度得以維持。此種設計的最大特色,在於彈匣置於握把後方的槍托上,槍長較一般設計的步槍短上一大截。有了這點,至少讓EM-1/2看上去很新潮.同時也讓步槍的人機界面更舒適,射擊更準確,可靠.1951年,英國打算採用EM-2來作為制式步槍裝備英國軍隊.如果這實現的話,英軍將在1960年前擁有當時世界一流的步槍.但是事與願違,此時的北約開始採取標準化裝備,英國無法一面採用美國7.62x51mm彈,一邊又採用.208口徑槍彈.也有些人認為L85系列是EM-2改進後的型號,這完全是無稽之談,除了無託,兩者並有任何相似之處.

EM-2是一把導氣式,可換彈匣,有快慢機的突擊步槍.它使用的導氣長程活塞位於槍管的上方.而鎖定系統類似於二戰中德國使用的Gew.43或者蘇聯的DP-27機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6張

口徑: 7x43 mm (.280 British)

氣動: 導氣式

全長: 889 mm

槍管長: 623 mm

淨重t: 3.41 kg 不含彈匣

射速: 450 - 600 發/分鐘

裝彈量: 20 發

Galili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7張

加利爾(Galili)突擊步槍是以色列士兵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的取得教訓的一個產物,由於當時以色列軍中大量裝備的FN FAL步槍在沙漠環境中經常不能正常動作,故障多,因此以色列人加利爾——IMI的首席武器設計師便着手進行各種武器的野戰試驗,根據試驗的結果,他得出一個理論:卡拉斯尼柯夫是一隻“沙漠之虎”(Kalashnikov was the "tiger of the desert")。於是他和IMI的另一位設計師Yaacov Lior帶領着一個研製小組,開始設計一種發射5.56mm M193彈的新步槍。

1969年3月,加利爾設計的步槍與M16A1、斯通納63、AK47、HK33以及以色列另一位著名設計師烏茲·蓋爾(Uziel Gal,烏茲衝鋒槍的設計者)所設計作品一起進行競爭,在野戰測試中特別強調在沙漠環境中的表現,而加利爾小組的步槍表現突擊,在1972年,以色列國防部決定採用這件用研製小組的組長名字命名的新步槍——加利爾步槍代替FAL,並計劃在1973年進入以色列國防軍(IDF)服役,但是由於贖罪日戰爭爆發時,它仍未投產,結果在1974年時,加利爾突擊步槍才正式進入以色列國防軍服役。

對於以色列國防軍的特種部隊來説,他們對裝備加利爾的反應似乎並不熱烈。其實,加利爾是一把性能優良的突擊步槍,它的精度比AK47高,和M16很接近,但加利爾的缺點就是太重了,因為加利爾的機匣完全是銑削出來的,而AK47的機匣則是衝壓件,因此加利爾比AK47重了不少。而在許多精鋭的特種部隊中,由於他們可以自行選用武器,因此這些以色列特種部隊幾乎沒有採用加利爾步槍。大多數的以色列特種兵喜歡用AK47,甚至在1960年代在一些特種部隊中配發AK47。AK47除了因為它的堅固耐用使之很適合以色列的作戰環境外,還特別適合在 隱蔽的敵後深入行動中使用,因為當時以色列的敵軍基本上都是使用AK47的,他們突然遭遇上攜帶AK47的以色列突擊隊員時往往需要1、2秒來判斷敵我。在以色列國防軍,只有一些非精鋭的普通部隊,因為無權自由選擇自己的武器,因此他們才配備加利爾步槍,不過至少他們有權選擇較輕便的短槍管型加利爾SAR。

此外,在贖罪日戰爭期間,美國空運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給以色列,貨物中包括了大量的M16A1和Colt M653卡賓槍(以色列稱為CAR15)。一些特種部隊在試驗過M16A1後,就開始在城市反恐怖作戰中使用它。繼M16A1後,CAR15也在1970年代後期進入以色列國防軍服役。在1980年代以色列國防軍的特種部隊開始逐步用CAR15代替AK47和加利爾SAR,到了1987年,在巴勒斯坦被佔領土上爆發反以色列起義,以色列執法機構的特種部隊也開始採購大量的Colt Commando,不再使用加利爾SAR,從此,加利爾步槍也不在執法機構中使用。

進入90年代後,很多國家都意識到,火藥燃氣推動彈丸的輕武器性能已經發展到極限,因此開始為步槍增加先進瞄準裝置等各種戰術附件,以提高士兵的作戰能力。這種輕武器思想的變化,使加利爾的另一個缺點顯露出來——不方便加上各種戰術附件,儘管加利爾機匣左側有一個安裝基座,可以裝上一個瞄準鏡支架。

在1991年,以色列國防軍正式批准M16系列作為制式武器,至此,所有的特種部隊和部分常規作戰部隊(包括步兵、工兵和海軍)都棄用加利爾。

加利爾現今只在以色列國防軍的裝甲部隊、炮兵部隊和部分以色列空軍的防空部隊中使用。這些單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不需要徒步作戰,而且也很少有機會使用配發至個人的武器,因此他們並不需要類像M16這類比較精確而輕巧的武器。不過,另外一個重要的理由是:以色列國防軍已經擁有了大量的加利爾步槍,沒必要再花更多的錢購買新的武器。另外,加利爾也時常被一些非戰鬥人員和政法機關的武裝部隊(如警察和邊境防衞隊等)使用,當然那是在他們缺乏M16A1的時候。

加利爾步槍主要有以下幾種型號:AR——突擊步槍,ARM——重槍管突擊步槍,SAR——短突擊步槍。開始時只有5.56mm口徑,在1980年代初為了出口,又研製出7.62mm口徑的型號,1990年代興起研製反恐怖武器的熱潮,又發展出適合近距離戰鬥用的MAR——微型突擊步槍。

從外形上,加利爾與FAL步槍有點相似,但也帶有AK47的明顯的特徵,一眼看上去,就是卡拉斯尼柯夫系統的繼承。其實,加利爾真正的直系親屬是芬蘭的Valmet M62。事實上,加利爾的第一個原型就是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用M62機匣製造的。但後來加利爾的機匣改用銑削,結果重量比起Valmet M62增加不少。事實上在相同口徑步槍中,伽利爾是最重的。在內部結構基本上,加利爾基本上卡拉斯尼柯夫系統和美國的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的結合。

與AK47一祥,加利爾的自動方式為導氣式,閉鎖方式為槍機迴轉式。導氣活塞筒內的排氣孔固定,無氣體調節器。導氣箍用銷固定於槍管上,導氣孔向後傾斜,與槍管軸線成30°夾角。活塞頭和活塞桿均鍍鉻,活塞桿在機匣上方運動。活塞頭上有6個排氣孔,可以使火藥氣體後吹以清除零部件上的污物。活塞桿在機匣上方運動,活塞桿後端的延伸部為機框,機框上半部為中空,容納復進簧。槍機上有一個導柱,在槍機框的定型槽中運動。槍機上的兩個閉鎖突筍在擊發前旋轉送人閉鎖卡槽,完成閉鎖,並牢固地支撐住槍彈。拉機柄與機框連在一起,機柄復進到位,即表示槍機已確實閉鎖。機柄自機匣右側伸出,向上彎曲,左右手均可拉動。

擊發後,火藥氣體壓力驅使彈頭向前,當彈頭經過導氣孔後,部分火藥氣體流入活塞筒,撞擊活塞頭,推動活塞桿和機框向後。開始時機框有一很短的自由行程,在此期間膛壓下降。然後機框定型槽與槍機導柱相互作用,當機框繼續後座時,導柱便帶動槍機旋轉。槍機轉動30°後開鎖,由此起到預備抽殼的作用。由於伽利爾槍機的開鎖過程比較“緩慢”,所以即便在彈膛很髒的情況下,拉殼鈎一般也不會把彈殼拉斷或把彈殼底緣拉缺。開鎖後,機框帶動槍機後座,抽殼並拋殼,同時壓縮復進簧。隨後,復進簧又推動機框復進,第二個射擊循環開始。

加利爾的擊發和發射機構又與伽蘭德M1步槍基本相同,擊錘上有2個鈎,扳機連桿帶動2個阻鐵,即第一阻鐵(擊發阻鐵)和第二阻鐵(單發阻鐵)。AK47的擊錘簧兼作扳機簧,加利爾步槍則將其縮短,使其不能作為扳機簧,但增加了一個扳機扭簧。

關上手動保險卡鎖後,扳機連桿被卡鎖卡住,兩個阻鐵均不能動作,槍處於保險狀態。打開保險待發時,擊錘由擊發阻鐵掛住。扣壓扳機後,扳機連桿向下轉動,解脱擊錘。但只有當機框復進到位後,擊錘才能打擊擊針。

半自動射擊時,單發阻鐵和擊發阻鐵作用。當槍彈擊發後,機框後座壓倒擊錘,擊錘由帶彈簧的單發阻鐵掛住。隨後,機框和槍機又向前復進,但由於扳機仍被扣住,所以擊錘位置沒有變化。鬆開扳機後,扳機連桿向後上方旋轉,擊錘從單發阻鐵上滑出,但隨即又被擊發阻鐵掛住而成待發。此時,再扣壓扳機便擊發另一發槍彈。

自動射擊時,帶彈簧的單發阻鐵被卡在後方。扣壓扳機後,首發彈擊發,然後機框後座,壓倒擊錘。在機框復進到位之前,不到位保險阻鐵(連發阻鐵)一直將擊錘掛在後方。一旦機框完全復進到位,便立即壓下保險阻鐵,進而解脱擊錘。擊錘向前旋轉,打擊擊針,擊發另一發槍彈。因此,在首發彈擊發後,擊發阻鐵就不起任何作用,只有在鬆開扳機後,擊錘才重新被擊發阻鐵掛住並停留在後方。

扣壓扳機後,擊錘打擊擊針,擊針前進而擊發底火。隨後,火藥氣體壓力驅使彈頭向前,當彈頭經過導氣孔後,部分火藥氣體流入活塞筒,撞擊活塞頭,推動活塞桿及槍機框向後運動。開始,槍機框有一個很短的自由行程,在此期間膛壓下降。然後,槍機框定型槽與槍機導柱相互作用,當槍機框繼續後坐時,導柱便帶動槍機轉動。槍機轉動30°後開鎖,並預備抽殼。由於加利爾槍機的開鎖過程比較緩慢,所以即使在彈膛很髒的情況下,拉殼鈎一般也不會把彈殼拉斷或把彈殼底緣拉缺。開鎖後,槍機框帶動槍機繼續後坐,抽殼並拋殼,同時壓縮復進簧。隨後,復進簧又推動槍機框復進,第二個射擊循環開始。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8張

M14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9張

約翰·伽蘭德(John C. Garand )從1919年10月開始在美國陸軍的春田兵工廠(U.S. Army Springfield Armory,“春田”在國內也音譯為“斯普林菲爾德”)從事武器研究和設計工作,至1953年退職止的34年內,先後設計了54種步槍及生產這些步槍的加工設備,其中最著名的產品就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徑M1半自動步槍,也稱為伽蘭德步槍。1936年1月9日,美軍開始裝備M1伽蘭德,歷經二戰和朝鮮戰爭,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產了M1伽蘭德近1000萬支。

M1伽蘭德發射.30-06(7.62×63mm)步槍彈,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迴轉閉鎖方式,具有可靠性好,射擊精度高的優點,但根據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的經驗表明M1伽蘭德步槍仍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首先是8發固定式彈倉容彈量太少,而且在不打光子彈的情況下必須把剩餘槍彈全部退出才能給步槍重新裝滿彈;其次是步槍的長度和重量都太大;另外M1伽蘭德所用的槍彈也太長和太重,使一名士兵攜帶的彈藥量太少。

最先嚐試改進M1伽蘭德是在二戰期間開始的,1944年伽蘭德製造了一種名為T20的試驗槍(“T”指“試驗”),T20基本上是配用M1918 BAR的20發彈匣並裝有快慢機的M1伽蘭德步槍。在當時美國也有一些改進.30-06步槍彈的試驗,最後研製出T65步槍彈(最後定型為7.62mm北約標準彈),T65的彈殼只是比.30-06彈縮短了1/2英寸(12mm),但保留原來的彈頭。T65比較輕,生產成本也比.30-06稍低,而有效射程遠,精度也很好,此兩項正是美國陸軍所需要的,在當時美國軍方還不接受中間威力型彈的想法。伽蘭德在對T20原型槍經過幾次改進後,最後又改進出發射T65彈的T37步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10張

T48和T44

M14步槍的生產合同是由美國政府與一些美國廠商簽訂的,在1958年4月,先春田兵工廠開始小批量生產M14步槍,到1959年開始美國政府與4個廠商簽訂採購合同,開始大量生產M14步槍,直到1963年1月23日美國國防部命令終止採購M14步槍為止,生產期間共花費1.3億美元。從1958-1965年期間,4個生產廠商共為美國政府生產了1,380,358支M14步槍。其中:

美國陸軍春田兵工廠:173,093支(另一説法是167,000支)

奧林·馬西森公司的温徹斯特-韋斯頓武器分公司(Winchester-Western Arms Division of Olin Mathieson,簡稱温徹斯特):350,501支

哈林頓-理查森武器公司(Harrington & Richardson Arms Co.,簡稱H&R):537,582支

湯普森-拉莫-伍爾德里奇有限公司(Thompson-Ramo-Wooldridge,簡稱TRW):319,182支

美國陸軍的春田兵工廠是M1和M14步槍的主要生產廠,它於1794年建廠,是美國第一家由國會法律認可的兵工廠,M14的停產波及了春田兵工廠,1964年6月30日,生產M14的專用機牀被入庫或轉為他用,從此春田兵工廠正式關閉,並於1968年闢為歷史博物院。

M14停產的原因是在東南亞戰鬥經驗的結果,特別是在越南。M14太長太重,在又熱又濕的氣候中使用很困難,7.62mm NATO彈也太重,使巡邏部隊的單兵彈藥量有限。另外M14的快慢機通常都不使用,因為M14太輕而彈藥威力太大,在點射時槍的跳動嚴重,使散佈面太大。事實上,大部份配發到部隊的M14的快慢機都被部隊鎖定在半自動模式上,避免在全自動射擊時無意義地浪費彈藥。另外M14的班用自動武器型M14E2也不太成功。美國軍方在M14暴露出這些問題時就開始尋找新的替代品,最後選擇了柯爾特/阿瑪萊特的AR-15 5.56mm突擊步槍,後來定型為M16。

M16系列取代M14是在1967年5月開始,1960年代後期M14全面退出現役的一線部隊,但仍有少量M14在使用。例如在1968年海軍陸戰隊的直升機空中騎兵營仍在使用M14,直到1969年12月為止,美國陸軍仍在向新徵入伍的士兵配發M14,而美國海軍陸戰隊是到1971年12月為止,其後M14仍用於訓練和軍營守衞。在1972年6月,海軍陸戰隊的軍官預備學校仍在用M14作為訓練,直到1978年年底聖地牙哥的海軍基地的海軍陸戰隊員仍在使用M14步槍。另外,美國人也以M14為平台先後開發出M21和M25狙擊步槍等型號,並在其積能上表現良好。

M14國家比賽級步槍(National Match,一般簡稱為M14NM)在1959年開始生產,M14NM只能半自動射擊,配有專門的瞄準具,而且槍管特別準確。春田兵工廠和TRW製造的M14NM用於射擊比賽,在1990年代初期,M14NM仍然在射擊比賽中很流行。雖然AR-15正在慢慢蠶食M14在射擊比賽中的位置,但是美國DCM(Director of Civilian Marksmanship)射擊俱樂部仍然把M14NM列入比賽項目。

按照軍事援助計劃,從1970年代初開始直到1990年代,至少有450,000支M14型步槍移交給外國軍隊,例如在1995-1998年間按照Excess Defense Articles計劃又輸出了124,815支M14步槍。裝備過M14的國家包括南韓、土耳其、菲律賓、伯利茲、智利、哥倫比亞、多米尼加共和國、希臘、以色列、愛沙尼亞、拉脱維亞和立陶宛等等,例如美國政府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給了以色列35,000支M14步槍,以色列人用這批M14改裝了10,000支狙擊步槍,並一直使用到1997年。有一些M14是授權外國公司轉售的,例如有一批M14是通過以色列出口到新西蘭和加拿大再售賣給私人的,也有一些M14步槍售賣到荷蘭。當然,還有少部分M14步槍仍然呆在越南民主共和國。不過也有許多M14的命運悲慘,其中有750,000支M14在總統的行政命令下銷燬。

今天,美國軍方仍封存有至少170,000支M14作為戰略儲備。M14仍在美國海軍的艦艇上使用,而美國海軍的海豹突擊隊和美國空軍的空降救援隊等特種部隊也有使用M14作為精確射擊武器,美國陸軍遊騎兵學校在訓練中也使用M14。在西點軍校、安納波利斯的海軍學院、弗吉尼亞州的軍事學院和全國各地的JROTC(國家少年後備役軍官訓練營)都使用M14訓練,在美國的一些州或地方執法機構也有使用美國陸軍援助的庫存M14。M14也經常用作儀仗隊和護旗隊的禮儀步槍,例如阿靈頓國家公墓的禮儀槍。另外,M14也經常用於輕武器研製計劃中的對比試驗。在美國有M14的FANS在2001年時還查到陸軍的財產資料數據庫中至少能列出120,021支M14型步槍,不過沒有説明具體的型號。

隨着時代變化,各種新式步兵武器的出現使步槍的作戰職能縮小、作戰距離縮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作戰研究所的《戰場傷亡調查研究報告》對一戰、二戰和朝戰中的作戰記錄、值班日記、傷亡報告等進行了詳細研究和統計,得出步槍累計使用頻率曲線圖,認為在採用步槍的戰鬥中,100m內開火的情況約佔30%,200m內開火的情況約佔72%,300m內開火的情況約佔88%,400m內開火的情況約佔92%,從而説明步槍的最大有效射程擬定為300~400m已經足夠。

M14是屬於過時的設計,它強調過去軍用步槍的設計思想——精度高和射程遠,但卻顯得太長太重,導致M14步槍在東南亞叢林的徒步作戰中極不方便,而機械化步兵也反映攜帶M14步槍不利於乘坐裝甲車,影響戰場機動性。另外,7.62mm NATO彈的衝量大,射擊時後坐猛烈,士兵在連發時難以控制住槍,因而連發射擊精度很差。美國陸軍設計的M14A1是打算克服這個問題,但是它是太輕而無法成功地代替M1918 BAR系列。而同時期前蘇聯研製的AK47突擊步槍則具有火力猛、體積小和可靠性高的優點。國內在評論M16可靠性時經常會提到在越南戰場上美國士兵仍掉手中的M16而撿起AK47使用,但據我國著名輕武器專家劉學昌先生分析和論證,美國士兵經常仍掉的其實是笨重的M14而不是M16,儘管早期的M16步槍也暴露過可靠性差的缺陷,但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然而,M14仍然是一件可靠性好和威力強大的武器,它只是一把生不逢時的好槍,偏愛使用M14的人正是看中它的致命性、遠射程和好的侵徹能力。因此M14作為突擊步槍的補充,在一些部隊裏作為精確支援火力的角色應用在戰場之上。例如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一直有使用M14,尤其是在一些山地、沙漠、海上或雪地任務中,在這些環境下的作戰距離比從林和城市地形的較遠,需要有遠射程的精確火力來填補突擊步槍的缺點。與同時代的另外兩種同口徑步槍(FN FAL和HK G3)相比,M14無論在射擊精度、可靠性、後坐力控制及使用的舒適性等方面都是最好的,我國技術人員對這三種武器進行實彈射擊對比,結果也是M14表現最好。

跨入21世紀,隨着美軍作戰思想的改變和戰場環境的轉變。許多庫存的M14又得以重見天日,再披戰袍。重新起用M14與美國在阿富汗發動的“持久自由”行動有關。阿富汗的環境不同於越南叢林,是個山區,視野開闊,因此步兵交戰的距離比較遠。美軍在阿富汗的行動主要是由特種部隊協助當地反塔利班的北方聯盟武裝在美軍空中力量的支援下進攻,並在關鍵戰場上讓空降部隊參加戰鬥。因此在阿富汗的美軍都是輕裝步兵,缺乏重武器。小口徑步槍的有效射程太近,在阿富汗的環境下往往無法有效地打擊中距離上的敵人,而專業狙擊步槍M24的射速太慢,數量也不多,為班組提供戰術支援時力不從心。根據這些經驗,美國陸軍第101空中突擊師和第82空降師重新起用了一批M14,配上兩腳架和4倍的ACOG瞄準鏡,射速快射程遠的M14彌補了小口徑突擊步槍與專業狙擊步槍之間的火力空白。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11張

這兩個空降師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場上使用了更多的M14,基本上是每個班配有1支。許多輕步兵都抱怨M16無法有效攻擊600米開闊地外的目標,而M14就可以勝任這個任務。受到這樣的啟發,在2003年11月,美國陸軍正式為輕裝快速反應部隊斯崔克旅(Stryker brigade)配備了安裝有劉波爾德Mk IV瞄準鏡的M14步槍,每個班配1支,提供遠程火力支援。而現在,在伊拉克的每一支美國陸軍部隊都裝備了配有各式各樣瞄準鏡的M14步槍(也包括了特種部隊的M25狙擊步槍)用於提供遠程支援火力,有一些配高倍率瞄準鏡,而有一些則配低倍率甚至無放大倍率的反射式瞄準鏡,並沒有統一標準。看到M14重披戰袍的前景,KAC公司也趕緊推出專為M14型步槍設計的RAS上護木,有三段M1913標準皮卡汀尼導軌,在軍用市場和民用市場上都爭取了一些訂單。

關於中國生產的M14,曾經看過一篇國內的文章説是個錯誤的商業決定,因為當中國M14拿到美國市場上時,發現人家庫存的M14多得賣不完。其實這個是想當然的想法,事實上中國M14在美國也是有一定銷路的。因為美國政府庫存的M14主要是用作戰略儲備和軍事援助計劃中的贈品,極少流入到民間。就像電腦配件有分高端產品和低端產品一樣,美國廠商生產的M14型步槍價格較高,而中國生產的M14則比較便宜,雙方都有自己的客户羣,因此中國M14在美加地區仍然有一定的市場。

但有關中國M14最大的爭議是槍機太軟,據説這是因為熱處理不好不致,發射高壓彈時容易出問題。另外中國槍機也太長,擊針經常縮在裏面不能有效撞擊底火,其他問題還有表面處理不好,外形粗糙難看等。當然一般買便宜貨的人都對外形難看有心理準備,但在安全和適用性方面中國的M14確實讓一些錢不太多的M14愛好者在BBS上發牢騷。

G11無殼彈步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12張

1960年代,各國軍方對換裝小口徑步槍趨之若鶩,但當時的西德陸軍卻沒有隨波逐流,用5.56mm步槍取代當時裝備的7.62mm口徑的G3步槍。在1967至1968年間,當時的西德軍方、HK公司以及諾貝爾火炸藥公司(Dynamit Nobel)達成一致見解,他們認為,無論採用哪一種小口徑的步槍,其技術性能都無法擺脱傳統步槍技術水平與侷限性。為此,他們選擇了德國在二戰中美國在二戰後都曾研究過但未成功的無殼彈/槍技術,試圖一舉超越小口徑化,直接研製並裝備具有革命性的無殼彈步槍系統。這就是G11無殼彈步槍系統。

1970年,西德國防部列出了一個標準作為這種革命性的步兵戰鬥武器的設計要求,這個設計要求是希望能成倍地提高西德士兵的個人戰鬥能力。這個標準如下:

武器的最大長度:小於750mm

包括100發彈藥在內的最大重量:小於4.5kg

武器的裝彈數:50發左右

高命中率的3發點射

不校正瞄具的有效平射距離:300m

對設計者而言最大的難題是在實戰中提高命中率,因為戰鬥中的心理壓力常常會降低射擊水準。另外,經統計發現,3發點射時命中目標的數量比全自動發射時還要少。因為第一發彈的命中率是最高的,而發射第一發彈時的後坐力會影響到隨後射出的子彈,而3發點射是每扣動一下扳機就自動發射出3發彈頭。經研究只有將射速提高到2000RPM以上,才能提高3發點射時的命中率。因此,HK公司採用了一種圓柱形轉膛式槍機的設計來提高射速。

最初,G11的開發項目只有兩個公司參與,其中HK公司負責武器部分的設計,而諾貝爾火炸藥公司則負責設計無殼彈部分。這兩個公司並稱為GHGS(德語:Gesellschaft für Hülsenlose Gewehrsysteme,即:無殼彈步槍系統聯合企業)。後來德國的光學儀器製造公司Hensoldt/Wetzlar又加入了GHGS集團,負責開發/製造G11系統的1倍光學瞄準鏡。以下列出的是G11無殼彈步槍的原型槍,但並非所有的原型槍都有照片。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13張

G11第一個能夠發射的原型槍,口徑4.3mm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14張

G11原型槍1號,G11的基本結構從這個時候開始已經確定下來,包括平行放置於槍管上方的彈匣,彈匣內的槍彈彈頭向下並垂直於槍管軸線,無託結構(彈膛/槍機位於槍托內),兼有提把功能的光學瞄具。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15張

2號原型槍(1975年)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16張

3號原型槍(1976年2月)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17張

上面的是11號原型槍(1979年),下面是12號原型槍(1980年)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18張

13號原型槍(1981年)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19張

從原型槍13號到14號開始,G11在外形上有了較大的改變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20張

14號原型槍(1982年),這時G11已經基本定型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21張

1990年代初期,最終定型並準備裝備部隊的G11步槍

經過20多年的努力,G11無殼彈步槍系統日趨成熟。1990年3月23日,在G11完成一系列試驗後,當時的聯邦防衞技術與採購署確定:無殼彈步槍在技術上已經達到裝備水平。4月4日,德國陸軍部宣佈,G11已經達到部隊使用要求,隨後發給HK公司一份價值6,000萬馬克的訂單。

但就在這一年,柏林牆倒塌,東部地區急需資金建設,加上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威脅減小,換裝新型槍已不再是迫切需要了。結果在1990年10月中旬,德國作出決定,在立法會議上不再討論G11的裝備問題。就這樣,G11的生產、採購與裝備計劃被取消。

雖然G11的裝備計劃被取消,但HK公司仍對G11步槍作了一些改裝以提高使用性能,並嘗試向其他國家出口G11,現在的G11步槍型號為G11K2型。目前,只有德國國防軍的特種部隊及美軍特種部隊極少量地試裝備了G11K2。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22張

全長 750 mm

寬 74 mm

高 295 mm

空槍重 3.6 kg

戰鬥全重(帶兩個全滿彈匣) 4.3 kg

槍管長 540 mm

發射方式 單發、3發點射、連發

理論射速 3發點射 2000 RPM

連發 460 RPM

彈匣容量 45 rds

槍口初速 930 m/s

G11K2可以把兩個備用的彈匣同時放置槍上,位置就插在正在供彈的彈匣兩側。帶光學瞄具的提把可以卸下並安裝其他瞄具,槍口下方還可以安插刺刀。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23張

在1982年美國提出ACR(先進戰鬥步槍)計劃後,HK公司也以G11為基礎,將無殼彈口徑更改為4.92mm參與競投,但1993年美軍宣佈取消ACR計劃後,HK公司的無殼彈步槍裝備之夢再一次破滅。在軍方公佈的實驗結果中,儘管四家投標公司的競投方案都採用了超前的革新技術,但都無法使其性能比超出M16A2,其中HK的ACR樣槍在試驗中突現的問題是在遠距離射程上性能劣於M16A2。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24張

機槍篇

HK21通用機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25張

HK21是G3系統的機槍型號,HK21E是HK21系列槍機最初的型號,E表示出口型,事實直到現在,MG3通用機槍仍是德國陸軍的制式裝備,HK21E主要是外銷,其次才是供應德國國內。HK21E是第一種改良產品是HK21A1,多年來還有各種各樣的改進產品。其中一種HK11其實是使用G3的20發彈匣的HK21。

HK21是一種輕重兩用機槍,當使用三腳架時可作為重機槍使用。HK21使用彈鏈式供彈,不過可以通過安裝彈匣適配器使用步槍彈匣。

全長 1138 mm

槍管長 560 mm

槍寬 133 mm

槍高 210 mm

瞄準基線 685 mm

空槍重 9.3 kg

理論射速 800 RPM

發射方式 單發、3發點射、連發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26張

RPK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27張

РПК是俄語“卡拉什尼科夫輕機槍”(Ручной Пулемёт Калашников)的縮寫,英文為RPK(Ruchnoi Pulemet Kalashnikova)。RPK是以AKM為基礎發展出來的輕機槍,在1959年被蘇軍採用。RPK在許多設計特徵不同於AKM:槍管延長並增大槍口初速;增大彈匣容量以延長持續火力;配備有摺疊的兩腳架以提高射擊精度;瞄準具增加了風偏調整;槍托與捷格加廖夫RPD機槍的槍托相同,併為空降部隊研製了摺疊式木製槍托的RPKS。

口徑 7.62×39mm M43

全長 1040 mm

槍管長 590 mm

膛線 4條,右旋,纏距240mm

瞄準基線 555 mm

槍口初速 745 m/s

理論射速 600 RPM

彈匣容量 40 rds / 75 rds

表尺射程 1000 m

最大殺傷力射程 1500 m

彈頭最大飛行距離 3000 m

空槍重 40發彈匣 5.0 kg

75發彈鼓 5.6 kg

40發彈匣重 368 g

75發彈鼓重 900 g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28張

最終神器---------加特林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29張

在馬克沁發明利用後坐力完成自動循環的連發武器之前,那些企圖加快武器射速的方法都是利用機械外力,其中比較成功的要數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加特林博士發明的加特林機槍。

在1862年,理查德·J·加特林發明了一種利用手搖曲柄、多槍管、機械自動裝填的速射武器,被命名為“加特林機槍”(也有音譯為“格林式機槍”)。在馬克沁發明利用火藥後坐力完成自動循環的內能源機槍之前,“加特林機槍”是比較成功的連發武器。這種機槍通常由6至10根槍管“捆”成一圈,當射手搖動曲柄時,這一圈的槍管便旋轉起來,並裝填入槍彈發射,其射速在每分鐘可超過200發——現在看起來很慢,但在單發步槍的時候這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而加特林博士發明的這種轉管機槍的原理也被命名為加特林原理。

但當1890年馬克沁機槍出現後,這種笨重、難操作的武器馬上就顯得落伍,當時加特林嘗試過通過電動機來提高射速和讓射手更省力,但由於槍的重量太大,而且當時的觀念認為每分鐘超過3,000發的高射速完全是沒有必要的,所以隨着內能源自動武器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加特林機槍便漸漸被人們所遺忘。

在1940年代後期,由於噴氣式發動機的出現,使戰鬥機的速度越來越高,因此在空中纏鬥中飛行員射擊的機會也變得更少,瞄準射擊的機會稍縱即逝,而傳統的機槍則因為射速太慢而無法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足夠的射彈數。為了增加飛行員在近距空中纏鬥中的勝算,美國空軍啟動了“火神計劃”(Vulcan——“武耳堪”或“伏爾康”,是古羅馬神話中司鍛冶之神,也是火神。),由通用電氣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一種超級射速的自動武器。

馬克沁發明的內能源自動原理是通過自動機往復運動,依次進行裝填、射擊、拋殼的動作;而“加特林原理”是同一時間在不同的槍管上分別進行着裝填、擊發和拋殼的動作,因此讓射速提高的空間更大。

通用電氣公司利用加特林原理研製出來的這種高射速航炮被命名為M61“火神”航空機炮。由於這種高射速原理很適用於機載武器或防空用途,“火神”炮很快就形成了一個家族,並出現了發射多種不同彈藥的型號,包括有30mm、25mm、20mm、.50 BMG、7.62mm和5.56mm多種口徑,武器的射速從每分鐘750發到每分鐘10,000發不等,槍管數有7根、6根、5根、4根和3根。尤其是6管7.62mm口徑的M134“迷你炮”機槍,被廣泛裝備,用於攻擊機、直升機、武裝車輛和艦艇。

Minigun:口徑到20mm了,應該可以叫炮了吧.

不過很多人知道Minigun是因為終結者2這部電影吧,州長那火力,太舒暢了.我沒找到圖,有圖的兄弟可以提供下.多謝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30張

外能源的加特林式機槍在現代的主要優點是極高的射速,這樣的射速對於射擊高速移動目標來説是必需(例如射擊飛機,或從飛機上射擊地面目標),因為這樣高的射速可在極短時間內投射大量彈藥,提高命中目標的機會。多槍管系統的缺點是結構比較複雜、沉重和需要外能源(電、氣壓或液壓)。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加特林機炮有一個缺點,就是為了在空戰中能隨時以最高速度發射,必須預先把槍管轉動起來,例如對於M61來説,如果不預先把槍管轉動起來,從扣動扳機到達到全速射擊時大約需要0.4秒。然而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即使在0.4秒的起動時間內,所發射出的炮彈數仍多於歐洲戰鬥機常用的轉膛炮。

衝鋒槍篇

MPL/MPK衝鋒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31張

提起瓦爾特MPL/MPK衝鋒槍,很多人都只知道1972年幕尼黑奧運會上營救人質失敗,後來西德組建GSG9時採用了MP5衝鋒槍。但其實當時營救行動的失敗並不在於武器的選擇,而是由於指揮人員決策錯誤和行動人員缺乏針對性訓練所至,假如換上今天的GSG9而仍舊使用當年的武器,並不一定就會失敗。MPL和MPK其實也是一種很優秀的衝鋒槍。

瓦爾特MPL和MPK衝鋒槍是在1963年定型和投產,至1987年停產。MP是德文“衝鋒槍”(Maschinenpistole)的縮寫,該槍族有兩種型號,分別為槍管較長的MPL(Maschinenpistole Lang即“長衝鋒槍”)和MPK(Maschinenpistole Kurz即“短衝鋒槍”)。

正如其名稱所示,MPL和MPK之間的區別僅是槍管和槍管套的長度不同而矣。該衝鋒槍的自動方式為槍機自由後座,採用前衝擊發的原理。槍機的形狀比較特殊,呈“L”形,其上部重量較大,並向前延伸到槍管的上方,起機框的作用,內有容納槍機導杆的通孔,彈底窩平面則位於槍機下部。這樣的設計使槍機的大部分位於槍管上方,因此可以採用一個長度較短的機匣,使全槍設計緊湊。槍機導杆穿過槍機上部的通孔而固定於機匣中,該導杆同時又起復進簧導杆的作用。這樣的設計使槍機重心位於槍機彈底窩上方,槍機和復進簧套在導杆上作往復運動時,質心移動是在槍管軸線上方進行的,由此減小了射擊中的槍口跳動,保持較好的點射散佈精度。另外,槍機兩側開有縱槽,可容納灰塵和油泥,保證槍機在各種惡劣環境條件下的動作可靠性。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32張

由於是採用前衝擊發,因此拉動拉機柄後,槍機停留在後方,當扣下扳機時,槍機復進,其下部的推彈凸筍從彈匣中推出一發槍彈,槍彈在槍管下方導彈斜面的導引下進入彈膛。當槍彈與彈膛對正時,拉殼鈎卡入彈底環槽。槍彈入膛後,由於摩擦力的作用而使槍彈前進速度減慢。於是,槍機彈底窩平面上的固定擊針撞擊底火擊發槍彈,而此時槍機仍在復進。這樣,槍機向前的動量就會抵消一部分火藥氣體壓力衝量,藉以減輕槍後座的猛烈程度。

阻鐵上有一橢圓孔,阻鐵軸穿過其中,故阻鐵可前後移動。在阻鐵簧(同時又是扳機簧)的作用下,阻鐵後端總是力圖向後上方運動,而扳機則趨於向前上方運動。扳機上方為扳機連桿,其前端控制不到位保險,後端控制阻鐵。

保險/快慢機柄位於握把兩側、板機後方,射手用左、右手均能方便地操作快慢機。當快慢機裝定於全自動射擊“D”位置時,快慢機軸推阻鐵向前,阻鐵軸貼於橢圓孔釣後壁。扣壓扳機,扳機連桿後端上抬,帶動阻鐵前端向上,而使阻鐵後端的突肩向下離開槍機的待發卡槽。槍機復進,進行擊發。由於扣壓扳機的同時,扳機連桿的前端還使不到位保險阻鐵頭下降,所以只要扣住扳機不放,槍機便可無阻地作往復運動,實現連發。

當快慢機裝定於半自動射擊“E”位置時,阻鐵便不受快慢機軸的制約,可前後移動。

槍在非待發狀態時(阻鐵未掛住槍機),阻鐵僅受阻鐵簧力的作用而向後。但當槍成待發狀態之後(阻鐵掛住槍機),由於復進簧力大於阻鐵簧力,因此復進簧通過槍機將阻鐵推向前方。扣壓扳機使槍機解脱後,阻鐵後端便又只受到阻鐵簧力的作用而向後上方運動,等待槍機再次復進時將槍機掛住。當阻鐵尾端的突肩一旦卡入槍機的待發卡槽,阻鐵即重新被槍機推向前方而抵在扳機連桿的後端。鬆開扳機後,扳機連桿後端便回到阻鐵前端的下方。此時即可再次扣壓扳機,發射另一發槍彈。

快慢機裝在保險位置“S”時,快慢機軸鎖住阻鐵,於是扣不動扳機而形成保險。

該槍有不到位保險。當槍因意外原因而使槍機反跳至彈匣後方而又不足以被阻鐵掛住時,槍機雖然也能復進並推彈入膛,但隨之卻被不到位保險阻鐵掛住,這樣就可避免發生“走火”的事故。

該槍的部分零部件用厚鋼板衝壓件製成,上機匣向前延伸形成槍管護套/護木,護套兩側衝有散熱孔,加速槍管射擊時散熱。拉機柄在護套的左前方,向上突起,即使左撇子射手使用也很方便。扳機座和彈匣插座為一整體衝壓件,構成下機匣。彈匣插座的入口呈漏斗狀,便於迅速插入彈匣。彈匣為瑞典的卡爾·古斯塔夫楔形彈匣,容彈量為32發。

機匣頂部安裝有機械瞄準具。準星為片狀,帶護翼,可調高低或風偏。照門為覘孔和缺口組合式,MPL的照門是兩個分別裝定為100米和200米的翻轉式,而MPK只有一個裝定射程100米的缺口照門。在正常條件下是用覘孔和準星進行瞄準的,而光線昏暗的條件下,可用照門上方的缺口與和準星護罩的頂端構成瞄準線。

槍托用細鋼管制成,按壓槍托鉸鏈上方的按鈕,可使槍托摺疊於槍的右側,摺疊後託底板還能充當前握把使用。

這兩種型號均可配裝消聲器和空包彈助退器。

瓦爾特MP系列衝鋒槍的分解過程非常簡單。先取下彈匣,檢查膛內有無槍彈。取出機匣左側、彈匣正前方的連接銷,向下壓槍管。將機匣分解成上、下兩部分。再將機柄後拉,取出槍機和復進簧。最後卸下槍機導杆。

瓦爾特MPL和MPK衝鋒槍結構簡單,輕巧便攜,點射散佈精度良好,動作可靠。在當時確是很優秀的衝鋒槍。在投產後,當時的西德陸軍裝備的制式衝鋒槍是以色列的Uzi 9mm衝鋒槍,並命名為MP2,所以MPL和MPK衝鋒槍主要是被西德警方廣泛裝備。同一時間HK公司也研製了HK54,但直到1966年才定型為MP5,在時間上已經失了先機,所以在西德國內只被少數採用。此外,瓦爾特MPL和MPK衝鋒槍還出口到其他國家,例如被墨西哥海軍和葡萄牙海軍採用為制式裝備,巴西、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也購買了相當多的數量,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在越南也使用過MPL和MPK衝鋒槍。而此時的MP5由於結構複雜、價格昂貴還沒有為人所熟悉,這種情況直到“慕尼黑事件”後才開始改變。

1972年7月,西德慕尼黑奧運會上發生了巴勒斯坦“黑九月”組織劫持以色列運動員的恐怖事件,西德警察營救失敗導致人質全部喪生,舉世震驚。世界各國都掀起組建專門反恐怖部隊的熱潮,這些新組建的部隊都需要採購合適的武器。然而世人都通過電視看到德國警察攜帶MPL和MPK企圖營救以色列運動員的鏡頭。雖然導致人質喪生是由於決策失誤和沒有足夠數量的訓練有素的狙擊手所致,罪不在瓦爾特MP,然而瓦爾特MP系列衝鋒槍的名譽卻因此而一落千丈,MP5乘機異軍突起,成為世界各國反恐怖部隊的標誌性武器。但在1979年成立的三角突擊隊在1980年代初仍選用MPL和MPK,足見此槍並非一無是處。但在MP5的擠壓下,MPL和MPK由於沒有足夠的市場份額來維持生產線的運作,最終在1987年停產,現在的瓦爾特公司也只以半自動手槍為主打產品。

全槍長

槍托展開 746 mm

659 mm

槍托摺疊 462 mm 381 mm

槍管長

260 mm

173 mm

槍口初速 396 m/s 356 m/s

瞄準基線長 357 mm 270 mm

膛線 6條,右旋

空槍重

3.0 kg

2.83 kg

帶實彈匣重 3.63 kg 3.46 kg

理論射速

550 RPM

實際射速 全自動 96 RPM

半自動 40 RPM

有效射程

200 m

100 m

彈匣容量

32 rds 32 rds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33張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34張

PM-63 Rak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35張

PM-63 Rak(wz. 63 RAK)是波蘭製造的小型衝鋒槍。

PM-63 Rak於1963年完成開發,主要用於個人防衞及150米內的近身戰鬥,發射9 x 18毫米PM彈,可選擇全自動或半自動(單發)射擊模式。主要提供於重型裝備士兵、特種部隊、特種反恐部隊及警隊,並曾對華沙公約諸國進行出口。其特色在於具有類似一般手槍的滑套設計並採用反衝式操作,且為降低連射射速,在滑套後端設有一速率降低裝置。而其突出於槍支前端的滑套部分可兼做槍口抑震器用,使得單手便可進行射擊準備,只要將滑套向後退,使槍機呈現開放狀態便可準備射擊。PM-63 Rak在槍口下方設有摺疊式握把,而扳機也附有重量極輕的伸縮式槍托。此槍扳機本身即為射擊模式切換器,扳機扣到一半時進行半自動射擊,全扣時則進行全自動連續射擊。握柄則兼作彈匣插座用,而彈匣有大型40發容量及短型25、15發容量三種。

全長:333/583mm

槍管長:150mm

總重:1.6kg

槍口初速:320m/s

射速:650發/分鐘

裝彈量:15,25,40 rds

SPECTRE幽靈M4衝鋒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36張

Spectre M4(“幽靈”M4)衝鋒槍由位於意大利都靈的賽茨公司(SITES)在1982年****始研製,當時歐洲籠罩在恐怖主義活動的陰影下,賽茨公司針對本國12年來的城市反恐怖活動的經驗教訓(1970-1982年),設計了這種特別適合尺寸緊湊、攜帶隱蔽、在極近射程內(40~10米)能提供即時火力的小型突擊武器。主設計師是Roberto Teppa,該槍經歷了兩種樣槍的試製改進而成。第1型樣槍於1983年在美國陸軍協會上首次展出,1984年首批試生產;第2型樣槍於1985年完成生產準備工作。正式投產後該槍很快就被意大利和保安和執法機構採用,並出口到其他國家,例如瑞士武裝部隊。但由於該槍性能只屬中等,雖然優點明顯,但缺點也較多,所以它的市場競爭力不大,銷量不佳。該槍最後在2001年停產。

Spectre M4衝鋒槍與大多數同時代的衝鋒槍一樣採用自由後坐式原理,但與眾不同的是,它卻是採用閉膛待擊的。閉膛待擊的優點是命中精度較高,但對於以連發為主的武器來説則是不利於散熱。所以目前大多數的衝鋒槍都採用開膛待擊,但也有少數如H&K MP5、柯爾特9mm衝鋒槍採用閉膛待擊。

Spectre M4衝鋒槍的擊發方式為平移式擊錘擊發,其最大的設計特色是它的板機組與手槍很相似,該槍研製時的設計思想是簡化射擊操作,能實現快速射擊,尤其是適合護衞人員平時可以上膛後安全地攜槍,遇上突發事件後可以立即舉槍射擊,沒有多餘的操作步驟。因此Spectre M4衝鋒槍不像其他衝鋒槍那樣設置有手動保險裝置,但卻像一些手槍那樣採用雙動擊發,而且還有待擊解脱功能。這樣,射手就可以在上膛後放下擊錘,安全地帶彈攜行,當需要射擊時只要直接扣壓扳機就能立即發射,而不需要先手動打開保險。在解脱擊錘的待擊狀態後,發射時也像大多數雙動手槍一樣,第一次扣壓扳機時的扳機力比較大,而之後的扳機力都會比較輕。據製造者聲稱,幽靈開創了衝鋒槍的一個新概念。

Spectre M4衝鋒槍的動作過程如圖所示:插入彈匣後,向後拉機匣頂部的拉機柄到位,釋放拉機柄,槍機復進並推彈入膛,槍機成閉鎖狀態,而擊錘則停留在機匣後方;壓下握把左側的解脱柄,可解脱擊錘,於是擊錘向前運動到與槍機仍有一很小距離時停下來,不會撞擊擊針而使槍彈發火;射擊時,只要扣壓扳機,擊錘便重新向後運動到待擊位置,繼續扣壓扳機則被解脱,在擊錘簧的作用下向前運動撞擊擊針,擊發膛內槍彈。此後,每當槍機復進到位,擊錘便自動解脱,擊發下一發槍彈,形成連發射擊。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37張

幽靈M4衝鋒槍的原理圖:(1)裝入實彈匣;(2)向後拉動拉機柄;(3)釋放拉機柄,槍機復進,推第一發槍彈入膛,擊錘停在後方;(4)壓下解脱手柄“C”,擊錘“D”到達前方位置,但不能擊發膛內的槍彈,此時武器處於保險狀態,只要扣壓扳機即可擊發。

Spectre M4衝鋒槍的機匣是用衝壓鋼製成的,並向前延伸形成槍管護套。槍機被設計成具有氣泵的作用,運動時會把空氣吸進槍管護套內冷卻槍管和動作機構。這樣的設計在長點射中非常有用,這樣可以彌補Spectre M4衝鋒槍採用閉膛待擊不利於散熱的缺點。扳機座的左右兩側均有一個大型、易操作的快慢機,可選擇單、連發射擊,快慢機後方、握把上方有待擊解脱柄。

槍管採用多邊形膛線,既有利於彈頭嵌入,也降低與彈頭的摩擦阻力,從而可降低槍管的升温,且閉氣性好,有利於提高彈頭的初速,對提供精度和槍管壽命也幫助。但由於槍管太短,因此該槍只適用於近距離戰鬥。

Spectre M4衝鋒槍的槍托由鋼板衝壓成形,不使用時可向上摺疊在機匣頂部,不影響拉機柄的操作。前、後握把均為塑料制,前握把可拆卸。但槍托摺疊後拉機柄的操作不太方便,而且影響了機械瞄具的使用。另外槍托展開後也不易於貼腮瞄準。雖説長度只有130mm的槍管決定了該槍只適合在50米以內的近射程使用,但槍托問題不得不説是Spectre M4衝鋒槍的一個重大缺點。

獨特的4排大容量彈匣是Spectre M4衝鋒槍的另一種著名特徵,不過4排彈匣並非它的首創。彈匣容彈量有30發和50發兩種。彈匣由兩個託彈簧、一個託彈板和分隔開的兩個雙排彈匣組成,彈匣外形像一個不對稱的瓶狀體,“瓶頸”以下是由隔板隔離成的兩個雙排彈盒,在“瓶頸”處轉變成傳統的雙排彈匣。50發彈匣的長度為210mm,和一個傳統的30發雙排彈匣長度相若;而30發彈匣的長度也僅有160mm。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38張

4排彈匣的內部構造

該槍的機械瞄準具由可調柱形準星和U形缺口照門組成。

空槍重 2.9 kg

槍管長 130 mm

全槍長 槍托展開 580 mm

槍托摺疊 350 mm

理論射速 850 RPM

有效射程 250 英尺(76.2 m)

彈匣容量 30、50 rds

Spectre M4衝鋒槍除標準的衝鋒槍外,還有另外4種不同的變型槍。

Spectre C卡賓槍——這是一種半自動卡賓槍,它具有原型槍的基本特徵,但只能半自動發射,槍管也加長至420mm。

Spectre P手槍——與卡賓型類似,也是隻能半自動發射,也具有原型槍的基本特徵,但沒有槍托和前握把,並採用標準槍管。該槍除9×19mm口徑型外,還有.40 S&W口徑型(配35發4排彈匣)和.45ACP口徑型(配32發彈匣)。但由於該槍的重心靠前,因此單手射擊並不容易打得準。

Spectre PCC警用小型卡賓槍(Police Compact Carbine)——和C型卡賓型相似,也是隻能半自動射擊,但採用較短的229mm槍管,發射9×19mm和.40 S&W手槍彈,同時可加裝槍口消焰器、槍口消聲器和光學瞄準鏡。

鷹式卡賓槍——該型號與PCC型完全一樣,除了它發射的是意大利民用市場特有的9×21mm手槍彈。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39張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40張

kiparis-----OTs-02“柏樹”衝鋒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41張

OTs-02 Kiparis(俄文КИПАРИС,意即“柏樹”)衝鋒槍是由圖拉的中央運動和狩獵槍械設計局(TSKIB SOO)在1990年代初期為俄羅斯警察和MVD(內務部)研製的,目前也正被MVD和俄羅斯警察所採用,包括OMON和SOBR等特種部隊。

OTs-02採用自由式槍機工作原理,機匣是由鋼板沖印成形,彈匣在扳機護圈前插入,握把由工程塑料製成。OTs-02用直形盒式彈匣供彈,20發或30發容量,鋼製槍托可以摺疊到機匣頂部,託底板有橡膠緩衝墊。OTs-02與KEDR/KLIN的性能與很接近,總體結構也基本相同,也可以安裝可卸式消聲器和激光指示器,不過在外表形狀上的區別是比較明顯的,而且OTs-02的槍管稍長一點,尺寸也稍大一點。

全長 槍托摺疊 317 mm

槍托展開 590 mm

空槍重 1.57 kg

槍管長 167 mm

射速 600-900 RPM

彈匣容量 20 / 30 rds

有效射程 100 m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42張

霰彈槍篇

美國伊薩卡37M式霰彈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43張

美國伊薩卡公司設計生產的37M式和P式12號霰彈槍,主要供警察部隊在防暴鬥爭中自衞和威懾、擊傷暴徒用。

伊薩卡37M式和P式12號霰彈槍的主要特點之一是能經受苛刻使用條件的考驗。

1.槍

這兩種型號霰彈槍都採用推拉式槍機,管狀彈匣供彈。彈匣容量有5發和8發兩種。容彈量為5發的槍,槍管長度有470mm和508mm兩種規格;容彈量為8發的槍,槍管長度只有508mm一種規格。各種型號、規格的槍,其表面都經過磷化處理。

2.彈藥

這兩種槍發射12號霰彈。

口徑----12號

自動方式----推拉式槍機、連發

供彈方式----管狀彈匣

容彈量----5發或8發

槍管長----470mm或508mm

全槍質量----2.94~3.06kg

配用彈種----12號×2 3/4in霰彈

olmpia

資料很少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44張

可能是由Olympia Arms Company獲得的專利,然後由Iver Johnson's Arms & Cycle Works於1940年製造的.相當古老的槍,據説專利自1886年8月11日取得.

HS-10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45張

High Standard 的HS-10霰彈槍.1968年申請的High Standard專利,到1970年獲得通過.

這種無託設計的霰彈槍的構思起源於1957年美國一名警長Alfred Crouch 的大腦中.他將一個單手霰彈槍設計裝置安裝在一把雷明頓霰彈槍上,從而使得霰彈槍可以自動裝彈.並將這種裝置提供個各個霰彈槍廠家.他把他的裝置裝載護木上.之後他賣掉了自己的設計.而High Standard公司則在取得這項技術後在1965年重新設計了該裝置.將原來鋁製的外殼換成塑料的,然後分為三個部分.提把在頂部,有瞄準架和一個手電筒.於是該槍的核心繫統則成為:導氣式,自動裝彈的High Standard Flite King霰彈槍.

最初HS-10A和其改進型HS-10B被賣給執法機構以及民用市場.照理説應該前景不錯,但是其可靠性較低,而且彈匣容量也較低,只有4 ROUND.

在美國警務部門流行了一陣後就很快退役了.

類型: 導氣式,半自動

口徑: 12 號(二又四分之三英寸- 70毫米馬格南口徑)

全長: 686 mm (27 in)

槍管長: 457 mm (18 in)

淨重 3.63 kg-不帶子彈和手電筒.

裝彈量:槍管下的彈匣內4發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46張

手槍篇

Model 39-2 ASP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47張

這種9mm ASP手槍的底把上雖然有S&W和Model 39-2的標記,但該槍並非S&W公司的產品,而是紐約市Seventrees, Ltd公司的一個槍匠Paris Theodore在1970年代用史密斯-韋森39型手槍改裝而成。該槍的設計是根據美國政府提出的隱蔽攜帶手槍的需求而設計。切短了套筒和握把長度,把扳機護圈的形狀作了修改,在護圈前增加手指凹槽。套筒右側增加了手動保險/待擊解脱柄,這樣左右手都可操作保險開關。為了方便在衣袋裏出槍而不受阻礙,該槍取消了準星,只用延長的凹槽形照門作概略瞄準用。另一個有意思的特徵是使用透明塑料制的握把側板,射手可以很容易觀察到彈匣餘彈量。

類型: 全自動

口徑: 9x19 mm 魯格/帕拉貝魯姆手槍彈

長: ~ 173 mm

槍管長: ~83 mm

裝彈量:7發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48張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49張

馬卡洛夫PM / PMM手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50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人總結戰時的經驗發現手槍在實戰中使用率極低,再加上託卡列夫手槍的一些固有缺點,因此決定開發新的軍官自衞手槍,要求比託卡列夫手槍更緊湊、更安全和停止作用更大的半自動手槍。可能是受到帝俄時期曾裝備過的勃朗寧FN M1903的影響,有人建議採用自由槍機,因此需要一種威力盡可能大但又要適合簡單的自由後坐式槍機的手槍彈。為此,蘇聯工程師Boris V. Syomin首先研製了一種名為PP39的9×18mm手槍彈,並於1940年6月提交靶場試驗。這種PP39手槍彈就是後來的馬卡洛夫手槍彈的真正前身,在西方和中國的資料上,一直認為蘇聯的9×18mm手槍彈是抄襲德國的9mm Ultra彈,但實際上早在二戰前蘇聯人就已經在研製9×18mm彈,只是在戰後藉助德國9mm Ultra彈使之完善,而且蘇聯彈與德國9mm Ultra彈和戰後類似的9×18mm警用彈都不通用,因為蘇聯彈的彈頭直徑更大。

馬卡洛夫(Nicolai Fedorovich Makarov生於1914年,1974年退休,1988年去世)在1940年代未期開始設計他的自衞手槍,並命名為馬卡洛夫手槍(俄文為Пистолет Макарова,相當於英文的Pistolet Makarova),縮寫為PM(俄文ПМ)。由於PM的結構與德國的沃爾特PP近似,因此在許多資料上都認為馬卡洛夫是模仿德國手槍。但事實上PM有很多鮮明特點, 比如固定銷很少, 零件總數少, 儘可能一物多用,並非完全基於沃爾特PP。同時所採用的9×18mm手槍彈也被稱為馬卡洛夫手槍彈(或PM手槍彈)。在1951年,蘇聯紅軍決定採用馬卡洛夫PM手槍作為新的自衞武器,並一直服役到20世紀未,除前蘇聯/俄羅斯外,在中國和其他前華約國家也有仿製。在2003年馬卡洛夫手槍正式被新的Yarygin PYa手槍代替,但在逐步淘汰之前仍然有相當多的數量在俄羅斯的軍隊和執法機構服役。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51張

馬卡洛夫手槍採用簡單的自由後坐式工作原理,結構簡單,性能可靠,成本低廉,在當年是同時代最好的緊湊型自衞手槍之一。射擊時火藥燃氣的壓力通過彈殼底部作用於套筒的彈底窩,使套筒後坐,並利用套筒的重量和復進簧的力量,使套筒後坐的速度降低,在彈頭離開槍口後,才開啟彈膛,完成拋殼等一系列動作。馬卡洛夫手槍的擊發機構為擊錘迴轉式,雙動發射機構。保險裝置包括有不到位保險,外部有手動保險機柄。馬卡洛夫手槍採用由固定式片狀準星和缺口式照門,在15-20米內時有最佳的射擊精度和殺傷力。其鋼製彈匣可裝8發PM手槍彈,彈匣壁鏤空,既減輕了重量也便於觀察餘彈數,並有空倉掛機能力。

在20世紀最後十年間有許多改進馬卡洛夫手槍缺點的試驗,最明顯的缺點是較低的停止作用和殺傷力,以及小容量的彈匣。首先,改進的彈藥採用更輕的彈頭和燃速更快的發射藥顆粒,新槍彈的初速為430米/秒,比原來的9×18mm彈的315米/秒要快,使槍口動能提高到1.7倍。增大容彈量的馬卡洛夫手槍改進型與新彈藥同時研製,彈匣容量增加到12發,改進型把原來形狀纖細的握把改成可以適應較厚彈匣的形狀,握把嵌板也作了改進。改進型馬卡洛夫手槍被定型為PMM(俄文ПММ,即馬卡洛夫手槍改進型的縮寫),而新的槍彈也同時被定型為9×18mm PMM彈。PMM手槍既可用標準的PM彈也可以用改進的PMM彈,其使用對象為軍隊和執法機構,但顯然銷售運氣並不好。最後俄羅斯軍隊決定採用一把全新的、更有希望的手槍,就是同樣由州立Izhevsk機械局設計的Yarygin PYa。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52張

python “蟒蛇”轉輪手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53張

1986年,在美國洛杉磯地區的兩大警察局LAPD和LASD跟隨美國軍方的選擇,決定採用伯萊塔92F作為其屬下警察的標準佩槍,替換掉原來所佩的柯爾特“蟒蛇”.357轉輪手槍,從而掀起了美國警用手槍從轉輪手槍轉向大容量半自動手槍的大浪潮。從那一年起,著名的柯爾特“蟒蛇”.357轉輪手槍在市場上象潮水一般退卻了,不過其聲望和市場價格卻在悄然上升。在1993年之後,柯爾特公司已經不再批量生產“蟒蛇”手槍,想要收藏這種經典轉輪手槍的人只能購買二手槍,或向槍廠高價訂購。

“蟒蛇”(Python)是柯爾特公司生產的一種.357馬格南口徑轉輪手槍,該槍在1955年正式推出,最初的打算是想設計一種加強型底把的.38特種口徑單/雙動擊發的比賽級轉輪手槍,結果由於偶然的決定,最後造就了一支以精度和威力著稱的.357口徑經典轉輪手槍。

.357馬格南口徑轉輪手槍彈(.357 Magnum)是由S&W公司研製的。S&W公司的設計人員以原來的.38特種轉輪手槍彈(.38 Special)為基礎,設計一種綜合了良好侵徹力、平直彈道和較遠射程的警用、自衞和狩獵用的轉輪手槍彈,最後在1934年推出了現在的.357馬格南手槍彈,這是最早的馬格南手槍彈,從此手槍彈高速進入馬格南時代。雖然.44馬格南、.454 Casull、.41馬格南等還有多種威力比它更大的馬格南彈,但.357馬格南彈卻是更極好的自衞槍彈,其停止作用強,侵徹能力高,初速比起.38 Special彈大大提高,槍口動能也提高了2倍多,在近距離內甚至可以獵鹿。而射擊時的後坐感適中,一般人都能承受,不像上述那些更大威力的馬格南彈那麼難以掌握。

這種口徑還有一個特點,一把.357馬格南口徑轉輪手槍在必要情況下,可以使用.38 Special彈應急,但反過來一把.38 Special口徑的轉輪手槍卻不能接納.357馬格南彈。雖然這兩種槍彈的彈頭直徑和彈殼直徑相同(雖然名稱不同,但實際上都是9mm口徑),但.357馬格南彈的彈殼加長了2.5mm,因此.38 Special口徑轉輪手槍的彈巢裝不進.357馬格南彈。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54張

“蟒蛇”手槍是一種雙動擊發手槍,但也能用手扳下擊錘進行單動射擊,彈巢(轉輪)向左側搖出進行退殼和裝填。擊發機構可以根據用户的需求由柯爾特專門店或專業槍匠進行調整,使扳機扣力更輕柔。由於最初的目的是要設計一種特別堅固的手槍,因此“蟒蛇”轉輪手槍的設計是在一個.41口徑轉輪手槍底把(轉輪座)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該槍特別堅固和耐用,底把內有保險裝置和柯爾特專利的轉輪定位器(當擊錘待擊時固定轉輪)。標準的“蟒蛇”手槍採用胡桃木握把,而警用型多為帶手指凹槽的橡膠握把,雖然橡膠握把的外形不如胡桃木握把那般經典漂亮,但手感好,而且有助於控制後坐力。

槍管是螺接進底把的,槍管上面有一個斜坡形的肋條,根據槍管長度的不同,肋條下與槍管外壁之間分別內有1~4個排氣孔式的長形孔洞,這樣的設計據説是防止大量射擊後槍管表面的熱氣影響瞄準視野的。在槍管下面有一直延伸到槍口端面的槍管下凸耳(underlug),槍管下凸耳裏面挖空,因此重量並不大,退殼杆收容在槍管下凸耳中。

“蟒蛇”手槍的戰鬥型機械瞄具很適合快速瞄準。片狀準星用銷子固定在槍管頂肋條骨頂的斜坡上,可以在槍廠或通過專業槍匠更換,準星嵌有橙色的塑料片,在光線昏暗的條件下也容易使用;缺口式照門也可以拆卸和更換,可用改錐來調整風偏和高低。所有的型號都能安裝瞄準鏡,瞄準鏡架固定在肋條上。

“蟒蛇”手槍有4種不同長度的槍型,最初推出時只有6英寸槍管型,後來針對不同的需要分別推出了槍管長度為2.5英寸、4英寸和8英寸的型號,通過肋條內的假排氣孔數目能辨認出這些型號來。

2-1/2英寸型長度最短,適宜隱蔽攜帶,可供平民自衞或便衣警員使用,槍管上方的肋條內有1個假排氣孔;

4英寸型的長度最適合讓制服警員攜帶執勤,肋條內有2個假排氣孔,當年洛杉磯的警察就使用這種型號,另外也適合作為平民自衞的武器;

6英寸的槍管能使.357馬格南彈達到較高的速度和較好的精度,而且外形也漂亮,因此是最流行的型號,許多人把6英寸型“蟒蛇”用於收藏、比賽、精度射擊、自衞或只是作為叮噹槍(plinking gun,指射擊一些叮噹作響的物體純粹用於玩樂的槍械),這種型號的肋條內有3個假排氣孔;

8英寸型“蟒蛇”是專門為獵人生產的,有4個假排氣孔。“蟒蛇”手槍的準確性極高,可與馬努漢MR-73(Manurhin)或SIG P210等以精度著稱的手槍相妣美,因此也有人用於射擊比賽。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55張

帶手指槽胡桃木握把的6英寸型“蟒蛇”手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56張

帶手指槽橡膠握把4英寸型“蟒蛇”手槍

“蟒蛇”手槍的表面處理極好,原本有兩種處理方式:烤藍和鍍光亮鎳。烤藍的手槍表面呈現帶有點淡紫的深藍色,再沒有其他烤藍的轉輪手槍能與柯爾特的“蟒蛇”相比,洛杉磯警察使用的“蟒蛇”主要就是烤藍型;而鍍上半光亮鎳的“蟒蛇”即使在放置許多年後其表面仍然是非常光滑。在鍍鎳型號停產後,改用了更耐用的不鏽鋼型“蟒蛇”,柯爾特公司對於不鏽鋼型“蟒蛇”也有兩種表面處理方法,一是傳統的“拉絲加工”,用刷子在表面來回刷磨,雖然處理後會失去明亮的光澤,但表面較不易劃傷,即使有輕微劃傷也不容易看得出來;另一種是仿電鍍漆處理,配合柔和的光學技術能反射出明亮高光澤的仿鍍鉻金屬效果,使其表面有如鏡子般完美光滑。

令人信賴的可靠性,比賽級的射擊精度,華麗的表面處理,使“蟒蛇”手槍在剛推出不久就受到民間愛好者的青睞,被稱為“柯爾特的卡迪拉克”,並迅速進入執法機構市場,而“蟒蛇”手槍的美學設計也受到推崇,它的風格特徵被許多其他槍廠所效仿,尤其是全長的槍管下凸耳設計,但這些效仿者們始終不能像“蟒蛇”那樣集美觀和優異性能於一體並受到追棒。

但隨着時代的變遷,當執法機構開始流行使用大容量半自動手槍後,“蟒蛇”手槍最終還是連同其他的警用轉輪手槍一起被各種各樣的大容量彈匣半自動手槍所取代。在1993年停產後,柯爾特公司轉而大力推銷新的“眼鏡蛇王”(Kingcobra)轉輪手槍,其外形特徵與“蟒蛇”手槍有延續性,但許多人仍然喜歡經典的“蟒蛇”。今天這種轉輪手槍只能向獨家的柯爾特訂貨商訂購,零售價格在1000美元以上。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57張

8英寸型“蟒蛇”手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58張

CZ75手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59張

捷克的國營切斯卡·茲布羅約夫卡公司(Ceska Zbrojovka)位於烏爾斯基·布羅德市(?eská zbrojovka Uhersky Brod),從1936年以來一直在生產軍用、執法機構和運動用的輕武器,此外還有精密機械、飛機部件和發動機等其他業務。在該公司生產過的多種產品之中,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著名的CZ 75手槍。這雖然是一把由東方集團國家所生產的手槍,本身沒有什麼特別出眾的特殊的設計,但卻是集多種手槍的優點於一身,手感舒適、性能可靠、精度良好,而且其造工一流(雖然説不上是“精良”),價格也不高,所以在西方國家備受推崇,而且還被許多廠家仿製成不同的型號。

CZ 75手槍是由一對工程師兄弟約瑟夫·庫斯基(Josef Koucky)和弗朗泰斯克·庫斯基(Frantisek Koucky)一起研製的,當時他們按照中央政府要求設計一種採用大容量彈匣、雙動板機的制式手槍,雖然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是華約成員國,但這一型手槍卻要求設計成發射9mm北約標準手槍彈。

庫斯基兄弟在比利時FN“大威力”勃朗寧手槍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諸如S&W M39、SIG P210等多種手槍的優點,最後在1975年推出了CZ 75半自動手槍。這種手槍在1976年開始生產,並裝備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和警察,當軍隊和警察都裝備了CZ 75之後,CZUB便出口到其他國家,一開始是通過一家名叫Merkuria的出口公司出口到中美洲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然後慢慢擴展到其他國家。

冷戰時期,在CZ 75手槍之前,歐美市場上幾乎沒有商業銷售的社會主義國家研製的手槍,所以西方人剛開始接觸CZ 75手槍時,最初是由於新鮮感和便宜而受到歡迎。但隨後人們就發現CZ 75手槍的性能可靠,完全可以作為軍事手槍;但精度也相當高,可用於射擊比賽;再加上價格便宜(最近漲價了,前些年CZ 75手槍在美國的網站和槍店一般賣400美元左右,現在要500美元左右),因此CZ 75被認為是性價比相當高的手槍。

CZ 75系列手槍是一種採用槍管短後坐、勃朗寧閉鎖式設計的自動手槍。槍管在彈膛下方有閉鎖凸耳,與底把上安裝的開閉鎖突起零件配合引起槍管的擺動。槍管進入套筒內閉鎖,槍管頂部有兩個閉鎖突筍,位於拋殼口前方。

與大多數的半自動手槍不同的是,CZ 75採用與SIG P210相似的套筒/底把配合方式。也就是手槍底把上的套筒導軌是從外側整個嵌入套筒外側的導槽內,而大多數半自動手槍的方式則是底把上的套筒導軌是從內側嵌入套筒內側的導槽內,CZ 75的設計可以減少套筒的橫向鬆動,閉鎖緊密,這正是CZ 75系列精度較高的原因之一。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60張

大多數型號為單/雙動擊發,並在底把上有手動保險柄和外露擊錘。自1980年代後期以後,所有的CZ 75式手槍都增加有自動擊針保險,這些型號均加上“B”字母后綴,如CZ 75B等。在一些較新的型號上開始用待擊解脱杆代替手動保險柄,如CZ 75BD、CZ 75 P-01等。還有一些型號採用純雙動擊發機構,沒有手動保險,並使用尺寸較小的擊錘(CZ 75 DAO)。此外還有一些是純單動型,底把上有手動保險,這些是為IPSC比賽專用的型號(CZ 75 BSA)。在這些所有的型號中,手動保險柄或待擊解脱杆都位於底把左側,與空倉掛機柄一樣。CZ 75還有一種雙手操作型,重新命名為CZ85,其特點是左右兩側都有手動保險和空倉掛機柄,左右手都能操作。

所有的標準尺寸型CZ 75都是全鋼結構,套筒和底把都是模鑄而成。有一些緊湊型如CZ 75 P-01是用鋼套筒和鋁製底把。

CZ 75也是在在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之後最早採用雙排大容量彈匣的9mm手槍之一,但手槍的握把周徑極小,適合手掌較小者使用,而且形狀、角度在人體工程學上俱佳,握持射擊時手感舒服,指向性好。握把護片有胡桃木和塑料兩種。CZ 75的袖珍型與基本型的底把相同,但套筒和槍管短了20mm(.78寸)。緊湊型有較短的握把底把,只有13發彈匣容量。(標準彈匣也能使用,但會從握把的底部凸出)。

CZ 75的早期型採用15發彈匣,現在的型號有16發的彈匣(9mm標準尺寸型),12發彈匣(.40型)或13發彈匣(9mm緊湊型)。針對北美民用市場,也有10發彈匣銷售。

槍管錘鍛而成,內有6條右旋膛線,纏距1/9.7。

CZ 75手槍的擊發機構稍微有點複雜,加上工藝問題,所以扳機感稍為有點硬。這是CZ 75手槍的一個主要缺點,尤其體現在新槍上,新槍配新手不容易打出好的成績。而CZ 75手槍的另一個缺點是不大好分解,改裝也不大容易,所以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和經驗,建議不要自己打磨扳機系統。

CZ 75手槍分解步驟為:首先按壓彈匣卡筍,拔出彈匣。確認彈膛內沒有槍彈後,向後拉動套筒,直到套筒左後方的分解線與套筒座上相應的分解線吻合。此時,按壓套筒卡筍,並拔出套筒卡筍。然後。從套筒座上取下套筒和槍管組件。輕按復進簧,取出復進簧,並從套筒內取出槍管。對槍進行清潔時,一般分解到此為止。

CZ 75的標準型配有固定式機械瞄具,“戰術”型或比賽型通常配可調整的照門。

CZ 75系列的主要型號有:

標準型:CZ 75、CZ 75B、CZ 75B單動型、CZ 85、CZ 85B、CZ 75BD、CZ 75 DAO、CZ 75 SP-01

緊湊型:CZ 75緊湊型、CZ 75 P?R Compact、CZ 75 P-01、CZ 75 D Compact、CZ 75 P-07

此外還有特殊型號,如IPSC比賽型、轉換成小口徑練習槍的CZ 75 Kadet,還有可全自動射擊的衝鋒手槍型

目前,CZ 75系列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除了在民間受到歡迎外,也廣泛裝備執法機構和安全機構。

CZ 75手槍也廣泛地被仿製。比較流行的CZ 75仿製型有:美國Bren Ten、意大利Tanfoglio系列、以色列IMI傑里科941、瑞士ITM AT-84、瑞士斯芬克斯系列、中國北方工業NZ75、土耳其克倫奇2000、美國春田P9、英國噴火。

最早的CZ 75型手槍其實出過兩種型號,雖然扳機護圈都是一樣的,但仔細觀察底把前方,會發現早期型和後期型(有一個凹位)是不一樣的。早期型CZ 75大概在1975~1979年間生產。

全槍長 206 mm

槍管長 114 mm

全槍高 138 mm

全槍寬 35 mm

空槍重 1000 g

彈匣容量 16 rds

狙擊槍篇

WA 2000狙擊步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61張

瓦爾特WA2000狙擊步槍由卡爾·瓦爾特公司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研製,首次亮相是在1982年,其後被德國和幾個歐洲國家的一些特警單位所少量採用。在當時,許多高精度狙擊步槍的設計往往都是以一些運動步槍或獵槍為基礎改進而成的,但WA2000與眾不同,該槍是完全以軍/警狙擊手為唯一目標用户所作的全新設計。該槍設計優異,射擊精度極高。

由於WA2000在生產過程中完全以質量和精度為首要目標,不計製造成本,結果導致售價昂貴,乏人問津,結果產量和銷售量都相當有限。據估計,大約只生產了176支WA2000步槍,在1988年11月就已經停止生產。在1988年的時候,每枝WA2000售價大約9,000至12,500美元,還不含瞄準鏡。一共只有15支出口到美國(另一説法是34支,但這種説法似乎並不可靠),其中有11支為Earl J. Sheehan, Jr.(瓦爾特美國分公司的總裁)私人擁有。由於數量罕少,當前在美國市場的售價高達75,000至80,000美元,但即使如此,美國有些狙擊槍愛好者或比賽射手還是把這把可遇不可求的昂貴步槍視為“夢想步槍”,因為這槍不僅罕有(有繼續升值的潛力),更因為這把半自動狙擊步槍的射擊精度非常高。現在在瓦爾特公司的官方網站上還可以看WA2000的訂購信息,有幾種口徑供選擇,但沒有標價,看來是仍然可以按訂單進行生產,據Earl J. Sheehan, Jr.本人的確認,訂造的價格也就是75,000美元一支。

WA2000採用無託結構,槍管長有650mm,但全槍長度卻只有905mm,不足一米,相當緊湊。而美軍的M24槍管才610mm,全槍長卻有1092mm。

WA2000設計時的彈膛是以.300温徹斯特-馬格南口徑為基礎,有效射程遠遠超出了800米,其他的可選口徑有7.62×51mm北約標準口徑和7.5×55mm瑞士口徑。

WA2000是一種半自動步槍,採用導氣式迴轉槍機,短行程導氣活塞位於槍管下方。機頭有7個閉鎖凸耳,機頭進入彈膛尾部閉鎖。

沉重的比賽級槍管為自由浮置式,螺接在機匣上,位於兩根鋁合金支柱構成的步槍框架之間,在步槍框架下面有木製前託,框架上面有瞄準鏡架和兩腳架安裝點。槍托的長度不可調,但託底板的高低和貼腮板高度可調,扳機力也可調,雖然是無託結構,但扳機力相當輕。整個發射機構可作為一個獨立部件從框架上拆除,方便野戰維護。

WA2000使用單排可拆卸盒形彈匣供彈,彈匣容量為6發。彈匣插在握把後面。

WA2000狙擊步槍沒有機械瞄具,配用可快速安裝拆卸的瞄準鏡。通常配的是施密特-本德的2.5~10x可變倍瞄準鏡。在夜間使用時可安裝PV4夜視瞄準鏡。

WA2000一共生產了兩種型號,但這兩種型號沒有獨立的名稱,所以人們一般把最早生產的WA2000稱為第一代,後來的型號稱為第二代。

第一代WA2000的最在特徵是圓筒形的消焰器,此外槍管表面有凹槽,既可減輕重量,也可增強散熱效率。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62張

第一代的消焰器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63張

第二代的消焰器

但第一代WA2000的導氣系統有些問題,所以很快就改進為第二代。第二代WA2000除了改進導氣系統外,還降低了後坐力,並採用“鳥籠”型的消焰器,且有制退效果,又取消了槍管表面的凹槽,及改進兩腳架的結構,雖然槍管更重一些,但改進後的導氣系統和槍管使第二代WA2000比第一代更準確。而且瓦爾特又縮短了第二代WA2000的鋁合金框架和木質前託的長度,因此第二代WA2000的重量仍然維持在與第一代相近的程度。

全槍長 905 mm

槍管長 650 mm

槍重 空槍 6.95 kg

含實彈匣 7.35 kg

彈匣容量 6 rds

空彈匣重 0.4 kg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64張

《007》系列《黎明生機》(The Living Daylights)中詹士邦手上的WA2000

L96A1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65張

只要是玩過CS(反恐精英)這款遊戲的玩家,沒有不知道AWP大名的吧.而AWP是“北極戰爭警察”(Arctic Warfare Police)的縮寫,即AW的警用型,或稱為反恐型。軍用型則是AW/L96A1.

AW是的AW槍族的基本型。AW步槍原本只有7.62mm NATO口徑型,在1998年,AI公司推出了5.56mm NATO口徑的AW。標準的AW機匣長225mm,圓柱部直徑30.5mm,拋殼口位於機匣右側,長78mm。機匣由一整塊實心的鍛壓碳鋼件機加而成,壁厚,底部和兩側較平,整體式的瞄準鏡導軌通過機加生產在機匣頂部。機匣通過彈匣座附近的螺絲固定在一個鋁合金底座上。

機頭上週向均勻排列有3個經過熱處理的閉鎖凸筍,閉鎖時槍機旋轉60度,通過3個閉鎖凸筍與固定在機匣前橋(front action bridge)上的閉鎖環扣合而實現閉鎖。閉鎖環螺接在機匣內彈頭入口處,這樣既簡化了槍管的製造,又可在閉鎖間隙增大後對閉鎖環進行更換。為保證閉鎖時間最短,擊針行程為6.6mm。機匣前橋及直徑20mm的槍機上有泄氣孔,當槍彈出現故障時可排出高壓燃氣,防止出現炸膛的危險。槍機套(bolt shroud)上有一個3位置的擊針保險桿,向前推為解剖保險,武器待擊;中間位置為擊針保險,但槍機可以運動;後方位置為擊針和槍機同時保險,槍機不能開鎖。

槍機後部拉機柄周圍有數條縱向銑槽,它們的作用是,在槍裏進水並潔冰的情況下,槍機不會凍結,射手仍可以完成裝填動作。該槍被命名為AW也是這樣緣故。拉機柄稍微向後彎,而不像一般狙擊步槍那樣向下彎曲,這樣,槍的側面則顯得平滑。

擊針行程0.26英寸(約6.6mm),擊針簧力很大,開火非常迅速。在黑暗中射擊,射手可以憑觸摸而感到擊針已待擊,因為此時擊針明顯突出於槍機後部。

不鏽鋼槍管螺接在機匣正面,浮置式槍管的設計使準確性只受到槍管因素的決定,不被其他因素所左右。槍膛內有6條右旋膛線,纏距12英寸,AW步槍能達到0.75 MOA,據説在600碼(約550m)距離上發射船形尾比賽彈的散佈直徑能小於2英寸(約51mm)。北約測試中心曾進行了25,000發的可靠性測試,表明AW的槍管非常耐用。而在不降低狙擊精度的情況下,其槍管壽命可達5000發。目前有兩個槍管生產商為AW供應槍管:澳大利亞的Maddco Arms公司和蘇格蘭的Border Barrels公司。

為提高射擊精度,大多數比賽槍都採用微力扳機,但狙擊手在戰鬥緊張的情況下使用微力扳機可能出現誤觸發的情況,因此使用中等扣力的扳機更為適合。AW步槍採用的兩道火板機其板機扣力在3.3~4.4磅(1.5~2.0kg)之可調,扳機力可通過一個調整螺加以調整,也可用扳手調整。

槍口制退器為可選配件,英軍裝備的L96A1則沒有安裝制退器。而AI公司還隨槍提供有一種簡易消音器,這種消聲器並不是與亞音速彈配合使用的,僅僅是減小槍口噪聲和地面揚塵。一般情況下,狙擊手單發射擊的聲音會被環境嘈雜聲和戰場上的各種武器射擊聲淹沒,但如果狙擊手必須單獨地或在前沿陣地對敵射擊,最好擰上這個消音器以減小被敵方發現的機會。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66張

槍托為後託帶拇指孔的運動形槍托設計,小握把是其組成部分。槍托材料為纖維增強尼龍,由左右兩部分組成,中空,2片槍托通過8個六角螺絲固定在鋁合金底座上。槍托的一側可從底座上拆出來以便維護作業。全槍有5個揹帶環,3個在前託上,2個在後託上。通過增減橡膠託底板與槍托之間的10mm或40mm厚的黑色填充塊,槍托很容易地從12英寸調整到14英寸以上。如果有需要,可在後託上增加貼腮板,貼腮板也是通過螺柱閂在底座上。

摺疊式的AW-F槍托在小握把後端上部與肩託連接部位有一鉸鏈,按一下槍托右側鉸鏈處的按鈕,後託可向左摺疊,並通過一個孔套扣住位於扳機上部的突起鎖定在摺疊位置。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67張

槍彈由機匣下的可卸式雙排鋼彈匣供彈,容彈量10發。摺疊式兩腳架由合金鋼製成,通過前託內的一個通孔,用螺柱直接閂在底座上,並用一鎖緊裝置鎖定,其安裝、拆卸都很方便。兩腳架可向前或向後摺疊。展開時張開角約15度,左右各有5度的偏轉角。腿架的長度從6英寸至10英寸可調(152mm至254mm),腿架的長度調節是用彈簧卡銷定位的,每隔3/4英寸(約19mm)有一個定位卡槽。

瞄準鏡箍座是由一整塊鑄造的鋁合金上用機器生產出來,每個瞄準鏡箍座通過一根鋼製的柱銷固定在機匣頂部。此外,基座有三個大形的六角螺絲固定,安裝很容易,拆卸重裝後能保持原有的歸零。AW步槍配用的瞄準鏡一般為MkⅡ軍用瞄準鏡,這是由AI公司設計並由德國的施密特-本德公司生產。MkⅡ有4種不同規格,分別為固定倍率的6×42和10×42,可變倍率的3~12×50和4~16×50。AI公司設計的密位點分劃即使在較暗的目標背景中也較容易地辨別出來,而且有輔助測距線。風偏調整旋鈕的調整範圍有±6個密位(±20 MOA),而高低調整旋鈕則有13個密位(65 MOA)。MkⅡ瞄準鏡的光通過率超過90%,有黃昏和夜間射擊能力。在瞄準鏡的光學部件上連接有激光防護濾鏡,其激光防護級別為L5,以防射手被敵方的激光射線刺激而目眩甚至失明。瞄準鏡還有兩個防塵蓋,目鏡蓋兼做透明的、對比度高的黃色濾光鏡。作為裝在物鏡上的附件,還有一個遮光罩,以防狙擊手因物鏡反光而暴露目標。

當瞄準鏡損壞或對付近距離內突然出現的目標時,射手可利用後備機械瞄具應急。機械瞄具的照門是幾乎垂直固定在槍機後端的一個圓盤,圓盤可以旋轉,其上有7個大小不同的孔,可以根據不同的射程(200~600m)旋轉到最上方位置作為照門。準星安在槍口上,兩側有護翼。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68張

像不像錢隊和麥克米蘭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69張

PSG-1狙擊步槍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70張

HK公司不僅想佔領軍用狙擊武器市場,還想佔領警用狙擊武器市場。但G3/SG1不是最佳選擇,因為它始終是按軍用自動步槍要求設計的。而狙擊手則需要一種高命中精度的專門武器,在較遠距離上對付單個或數個目標。為此,HK公司在G3步槍的基礎上開發出專門的狙擊步槍PSG-1。

PSG是德文“Präzisions schützen gewehr”的縮寫,意思是精確射擊步槍。而PSG-1也的確是世界上最精確的半自動步槍,在300米的距離上它保證可以把五十發子彈全部打進一個棒球大的圓心!不過也是最貴的。單價約10,000美元,加上兩年後備零件和售後服務合同,沒幾個人買得起。

PSG-1的基本結構與G3相同,但使用了加厚的重型槍管,所以全槍重量比較大。重槍管的主要是在射擊時依靠槍管自身的重量減小槍管的振動,基於同樣的目的,槍口部沒有安裝消焰器、制退器之類的任何槍口裝置,大多數狙擊步槍都有這樣的設計。

PSG-1作為世界上最精確半自動步槍之一的原因是因為它控制得極其嚴格的製造公差,所有的零件幾乎是完全的結合。出廠試驗時,每一支步槍都要在300米距離上持續射擊50發子彈,而彈着點必須散佈在直徑8cm的範圍內(相當於1 MOA)。

PSG-1的握把為比賽步槍用的握把,塑料槍托的長度可調,槍托上的貼腮板高低可調,射手可以調節到最舒適的長度和高度。PSG-1的扳機力比G3輕得多,這也是狙擊步槍的同通特性。另外PSG-1不像其他軍用狙擊步槍那樣裝有應急的機械瞄具,而只採用望遠式瞄準鏡。PSG-1可以選用兩腳架或三腳架支撐射擊,兩腳架比較方便,但如果要求高精度,用三腳架會更穩定。HK公司原配的瞄準鏡是Hendsoldt 6x42,但一些用户會另外購買倍數更大的瞄準鏡。

重量 8.10 kg

槍管長 650mm

膛線 4條,右旋,多邊形

全槍長 1208 mm

全槍寬 59 mm

全槍高 258 mm

彈匣容量 5、20 rds

扳機力 1.5 kg(3.3 lbs),可調整。

有效射程 800m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71張

M72 LAW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72張

曾作為美軍制式單兵火箭筒的M72 LAW(Light Anti-armor Weapon,輕型反裝甲武器)原本是由美國赫西東方公司(Hesse Eastern Company)在1958年開始研製的,是一種單兵便攜式、重量輕、一次性的反裝甲武器,也可用於對炮位、碉堡,建築或輕型車輛等次要目標進行破壞。M72於1962年定型並投入生產,在1964年開始大量裝備美軍部隊,生產商改為塔利防禦系統公司(Talley Defense System Inc.,)。M72在在越南戰場上首次使用。由於早期的型號不太準確,經過改進瞄準具和火箭發動機後。M72在1971年停產,並被其改進型M72A1和M72A2所取代。

M72 LAW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一種創新的概念:預封裝的可以發射的火箭和使用後即棄的發射器。由於攜帶和使用方便,因此受到廣泛歡迎,出口到其他國家並在挪威被特許生產,後來不只是被多個北約組織成員國所廣泛採用,還被多個國家仿製和生產,例如英國和加拿大的66mm HEAT L1A1,前蘇聯仿製和生產(RPG-18和RPG-26),芬蘭的66 KES 75(M72A2)和66 KES 88(M72A5),土耳其的HAR-66等等。隨着複合裝甲技術的發展,66mm戰鬥部的侵徹能力已經難以應付新一代的中型裝甲車輛了,因此美軍採用瑞典的AT4(美軍型號M136)代替了M72系列。但由於M72系列的尺寸比M136要緊湊,更方便攜帶,所以至今仍然被美軍部隊少量裝備,而且因此近幾年來又針對城市戰的需求而改進成發射温壓彈或是具有密閉空間內發射能力的城市戰武器。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73張

M72 LAW系統由一個發射器及其包裝的一枚火箭組成。它是便攜式的,可從任一側肩扛發射,並且只配有一發彈藥。該系統不需要使用者頻繁的維護,只要偶然進行一下視覺上的檢查和一些簡單維護就行。

發射器由兩根管子組成,一個套在另一個裏面,平時可作為火箭彈的水密包裝容器。外管等於是包裝筒,由玻璃纖維浸環氧樹酯繞制而成,筒徑68mm。並在發射時防止火箭發動機的後噴焰灼傷射手。發射機構組件、前瞄準具和後瞄準具都安裝在外筒的上表面,並收容在一個長形金屬盒子的擊發機構外罩。

內管才是火箭彈發射筒,為高強度鋁合金製品,筒徑66mm,發射時,必須事先把內筒抽出來,內筒鎖定位置後擊發機構才會自動連接到火箭彈上。早期型的內筒兩側有縱槽,可在導向銷限制下相對於外筒縱向滑動。後來的改進型發射筒內筒兩側取消了縱槽,徑向定位靠擊發裝置上的導槽和內筒上定位凸銷控制,內筒仍可向後直線地拉出,併到最後位置時鎖住。

平時存放和攜行時為防止異物進入發射筒,發射筒有前後蓋保護口部和尾部。前蓋與薄鋼帶、彈簧組成合件,另一端扣在後蓋上,當後蓋打開時,此合件脱落。

早期的外筒頂部的擊發機構外罩長度很短,只在外筒後部,約佔全長1/3。前、後瞄準具是各自張開的。當時的發火機構由針剌火帽、導火索和點火具組成。當擊針以足夠大的衝擊力撞擊火帽時,火帽發火並點燃導火索,再由導火索點燃黑火藥,黑火藥火焰衝破點火具薄膜點燃推進劑,使火箭發動機開始工作。

後來出現的改進型發射筒把擊發機構外罩向前延伸至發射筒口部,變成長條形,而且前、後瞄準具通過聯杆聯動,只要一拉出內筒就自動彈起。而且新的擊發機構去掉了擊針保險銷,用稜形鐵條代替原擊針繩,加固了擊發機,並減少了機械傳動。按鈕式扳機位於照門前面,在擊發機構外罩的頂部,而在扳機前面就是鎖定內外筒的彈簧鋼片,這塊彈簧鋼片外表用橡膠封閉。如果發射筒拉出後又失去射擊機會,需要重新收回,只需要把彈簧鋼片用力往下壓,就能把內筒縮回到外筒內。但這操作的力量比較大,一個人可能不容易完成。不過作為一件一次性武器,拉出發射筒後不發射的機會也不多。

機械瞄準具的前瞄準器為測瞄合一的網絡分劃板,分劃板的距離分劃線在M72型之前是由100~325m,從M72A1型開始改為50~305m,增量仍為50m。後瞄準器為覘孔式瞄準具,通過其帶孔的有機玻璃板與熱應力彈簧相連,能自動地連續修正環境温度變化對彈道的影響。

火箭彈由66mm的空心成形裝藥彈頭(HEAT)、風帽、觸發式壓電引信、和一個火箭發動機組成。彈頭位於火箭的頭部(或身體),引信和推進器在火箭彈的尾段。戰鬥部由低碳鋼彈體、鋁錳合金風帽、紫銅藥型罩、主裝炸藥和傳爆藥柱等組成,通過連接體與火箭發動機相連。發動機殼體(連同噴管)用高強度鋁合金衝擠而成,內裝19根薄壁管狀推進劑。藥管前端通過懸掛螺栓固定於固藥盤上,後端懸垂,成為著名的毛刷式裝藥。六個彈簧固定的尾翼安置在火箭發動機的後面。當火箭在發射筒內時,尾翼向前摺疊在發動機邊上。當發射時,推時劑在火箭發動機中完全燃燒,產生1,400F的壓力把火箭彈推出發射筒,沒了發射筒的約束後,尾翼在彈簧的作用下張開。這些火箭彈也可通過XM191或M202四聯裝發射器發射。

作為一件輕巧緊湊的一次性用品,不佔編制,因此M72系列可以大量配發到作戰單位中,士兵在使用完後直接扔掉髮射筒,不用再背在身上。不過事實上發射完後的發射器還是可以通過專門的軍械人員重新裝填新的火箭彈的。平時訓練時,還有一種彈道相近的次口徑訓練彈,打上目標後訓練彈會破碎成藍色的粉塵。

M72系列的主要型號有:

M72,最早期的型號

M72A1,改進火箭發動機

M72A2,改進火箭發動機

M72A3,在M72A1/A2的基礎上增加安全性,使用改進型發射筒

M72A4,改進戰鬥部以增大破甲深度

M72A5,使用M72A3火箭彈,重新設計火箭發動機增大射程

M72A6,改進戰鬥部,對鋼筋混凝土和野戰防禦工事有較大的破壞力和粉碎作用

M72A7,是美國海軍的M72A6型

M72E8,也稱為M72FFE,即密閉空間發射型(Fire-From-Enclosure)

M72E9,為挪威研製的破甲和人員殺傷型雙用途戰鬥部(DP型戰鬥部)

M72E10,和M72E8一樣是FFE型,但採用半穿透型的高爆破片殺傷型戰鬥部,在穿透掩體後才爆炸,是一種掩體破壞和人員殺傷彈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武器真實版介紹 第74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gyxz.com/twdj/9gy09.html